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视角

被引:5
作者
范海君
机构
[1]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2]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VAR模型; 经济增长;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49.22 [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运用TFP的变动来对经济增长潜力展开分析,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常见研究思路。从新古典模型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TFP进行估算分解,并构建TFP、GDP增长、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之间的VAR模型。实证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本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注重进行技术基础的革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 [J].
孙辉 ;
支大林 ;
李宏瑾 .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0, 25 (03) :103-116+129
[2]   1978-2007年中国TFP的估算和分析——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J].
尚豫新 ;
祝宏辉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1) :44-48
[3]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5]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6]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J].
叶裕民 .
经济学家, 2002, (03) :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