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及其重塑

被引:15
作者
高志宏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慈善组织; 公信力; 公益性; 慈善事业; 慈善立法;
D O I
10.19667/j.cnki.cn23-1070/c.2012.05.013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信力是维系慈善组织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决定慈善组织筹款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根源于慈善组织的公益性,社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透明性是判断慈善组织公益性的标准。在我国,慈善组织的天然公信力依附于国家公权,慈善组织的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秘密化、垄断化倾向明显。其背后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管理体制原因,还有法制不健全原因。增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应当从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健全慈善立法加以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种官民二重的结构模式——社会转型时期的“第三部门”分析 [J].
刘忠定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26-33
[2]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 [J].
王全兴 ;
管斌 .
现代法学, 2003, (02) :113-118
[3]  
经济法原理[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陶广峰, 2005
[4]  
市民群体与制度创新[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陶鹤山著, 2001
[5]  
中国社团改革[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名等著, 2001
[6]  
深圳红十字会一个月仅获百元捐款 .2 宋王群,王俊. 羊城晚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