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长堤”兴修看清代社会权力的转移

被引:4
作者
李诚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清代; 千里长堤; 权力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千里长堤"是清代在河北平原中部兴修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始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主体形成于乾隆年间,并持续修缮讫于清末,至民国年间逐渐解体。在长堤修筑过程中,既有朝廷发帑修筑的官堤,也有劝用民力兴建的民埝,"千里长堤"的修筑方式既有"民堤官修",也有"官堤民修"。清代初期,朝廷借助发帑等方式积极介入地方社会事务。一旦长堤修筑完毕,维护成为常态后,国家将维护修缮权力交由地方政府,最终由地方士绅总领其事,民间乡绅遂由公共事务权力的执行者变为执掌者,伴随着权力上升的是清末民初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梦溪笔谈校证.[M].胡道静校注;沈括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