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测度与空间—行为互动

被引:33
作者
塔娜 [1 ]
柴彦威 [1 ]
关美宝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学系
关键词
郊区化; 日常生活方式; 活动空间; 空间—行为互动;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郊区化及其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时空行为研究认为推动日常生活方式的郊区化是解决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与空间问题的根本措施。从日常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需要利用多维度时空行为指标刻画群体的生活方式类型以分析郊区居民的空间—行为互动机制。本文采用活动空间和出行频率指标构建个体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测度方法,并基于2012年在北京上地—清河地区进行的GPS调查数据将郊区居民划分为"空间排斥"、"本地化"、"郊区性"、"两极化"、"城市依赖"五种日常生活方式类型。研究发现不同日常生活方式群体在活动分布、活动频率和交通方式上存在差异;并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郊区化对于个体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现工作日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受到性别、收入、年龄和工作时长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同时郊区设施配置直接影响着居民对郊区空间的利用程度,土地混合利用、商业设施密度提高更有可能实现日常生活的郊区化。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测度方法有助于分析郊区居民日常行为的复杂性,为理解郊区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构建城市研究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271 / 12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 [J].
张艳 ;
柴彦威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2) :1723-1731
[2]   西方社会空间视角下的郊区化研究及其启示 [J].
冯健 ;
叶宝源 .
人文地理, 2013, 28 (03) :20-26
[3]   基于GPS数据的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 [J].
申悦 ;
柴彦威 .
地理学报, 2013, 68 (04) :506-516
[4]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 [J].
塔娜 ;
柴彦威 ;
刘志林 .
人文地理 , 2012, (03) :39-43
[5]   基于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间单元的划分 [J].
季珏 ;
高晓路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248-254
[6]   上海市郊区居民商业设施使用特征及规划应对——以莘庄地区为例 [J].
王德 ;
许尊 ;
朱玮 .
城市规划学刊, 2011, (05) :80-86
[7]   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分析 [J].
张艳 ;
柴彦威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056-1064
[8]   郊区巨型社区的活动空间——基于北京市的调查 [J].
许晓霞 ;
柴彦威 ;
颜亚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11) :41-49
[9]   转型期广州城市居民居住与就业地区位选择的空间关系及其变迁 [J].
周素红 ;
刘玉兰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91-201
[10]   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 [J].
冯健 ;
陈秀欣 ;
兰宗敏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83-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