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

被引:202
作者
陆林
宣国富
章锦河
杨效忠
汪德根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芜湖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北京
[5] 芜湖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旅游季节性; 海滨(岛)型旅游地; 山岳型旅游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利用19962001年国内旅游客流月份分布数据,分析了三亚、北海、普陀山等海滨(岛) 型旅游地和黄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季节性特征。从旅游客流季节分布曲线看,三亚、九华山分别表现为“三峰两谷”和“双峰双谷”型,北海、普陀山、黄山均表现为“三峰三谷”型;从旅游客流集中指数R值看,黄山的R值最大,近年平均为5.7,三亚的R值最小,近年平均为1.3,并且黄山、三亚的R值变化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北海、普陀山、九华山的R值介于黄山、三亚之间,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分析5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成因,发现它们均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包括气候的舒适性、降水等,对于海滨(岛) 型旅游地而言,海水温度、热带气旋活动影响也很重要;后者主要包括法定节假日、居民出游习惯等,对于富有宗教特色的旅游地,宗教节庆活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季节性因素是造成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特征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是在自然季节性因素形成的旅游季节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叠加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关系研究——以1999年国庆假日旅游潮为例 [J].
魏遐 ;
吴必虎 .
人文地理, 2000, (06) :29-33
[2]   三亚“价格调控”假日旅游供需矛盾的利弊及对策 [J].
赵全鹏 .
旅游学刊, 2000, (04) :9-13
[3]   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 [J].
黄成林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351-354
[4]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 [J].
张捷 ;
都金康 ;
周寅康 ;
张思彦 ;
蒋兆刚 .
地理科学, 1999, (01) :50-55
[5]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J].
范业正 ;
郭来喜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4) :17-24
[6]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J].
陆林 .
地理研究, 1994, (04) :50-58
[7]   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J].
陆林 .
地理学报, 1994, (03) :236-246
[8]  
中国海岛[M]. 海洋出版社 , 杨文鹤主编, 2000
[9]  
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M]. 海洋出版社 , 海南省海洋厅, 1996
[10]  
普陀山志[M]. 上海书店出版社 , 方长生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