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

被引:62
作者
刘爽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男孩偏好; 制度分析; 生育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1 [人口政策与制度];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文化诠释和制度分析,说明了生育“男孩偏好”的文化根源和制度基础。指出:在中国社会,男孩具有女孩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别是家庭和社会价值;同时“男孩偏好”是一种源于家庭制度和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制度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从根本上说反映了制度与文化的冲突,要扭转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文化社会学发展之争辩:概念、关系及思考 [J].
周怡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67-79
[2]   苏南文化变迁中人的社会行为取向新探 [J].
欧阳晓明 ;
周宏 .
南京社会科学, 2004, (07) :68-73
[3]   对贫困地区农村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 [J].
闭健辉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 (04) :25-26
[5]   孩子成本效用的拓展分析及其对中国人口转变的解释 [J].
罗丽艳 .
人口研究, 2003, (02) :47-54
[6]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J].
欧阳晓明 .
九江师专学报, 2002, (02) :48-51
[7]   作为社会结构的经济制度:分析框架 [J].
Mark Granovetter ;
梁玉兰 .
广西社会科学, 2001, (03) :91-95
[8]   带有男孩偏好文化传播的人口模型 [J].
李南 ;
马科斯·费尔德曼 ;
什瑞帕德·图加普卡 .
人口与经济, 1999, (S1) :27-34
[9]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J]. 翟学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10]   从农村微观社会网的变化看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 [J].
张文宏 .
天津社会科学, 1999, (0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