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综合评价

被引:22
作者
李旭辉 [1 ,2 ]
朱启贵 [3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安徽财经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
关键词
生态主体功能区; 绩效; 动态评价; 二次加权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对引导政府按照正确政绩观要求推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笔者以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五个方面构建了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2014年四个生态主体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彼此间差距明显。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缩小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差距,推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绩效——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 [J].
卢方元 ;
海婷婷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3) :5-11
[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J].
陈国宏 ;
康艺苹 ;
李美娟 .
技术经济 , 2015, (10) :17-23
[3]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动态评价分析 [J].
陈套 .
经济体制改革, 2015, (04) :51-57
[4]   连片地区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例 [J].
韩德军 ;
朱道林 ;
迟超月 .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 (06) :45-49
[5]   我国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差异评价及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以黔中经济区为例 [J].
朱海彬 ;
任晓冬 ;
黎飞 ;
刘燕丽 .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 (20) :70-73+78
[6]   基于总体离差平方和最大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J].
陈国宏 ;
李美娟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 (05) :43-53
[7]   基于统计综合评价的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探析 [J].
王晓玲 ;
仝耀华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03) :6-8+11
[8]  
R&D活动现状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 夏太寿,李子萤.图书情报研究. 2014 (02)
[9]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西部城市化地区评价及发展研究 [J].
刘欣英 ;
安树伟 .
经济问题, 2014, (03) :121-124
[10]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主体功能区政绩指标 [J].
王健 .
行政管理改革, 2014, (03)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