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炜 [1 ,2 ]
范洪敏 [3 ]
机构
[1] 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
[2] 辽宁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 对外依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效率分别下降0.2%和0.4%;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3%,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强惯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均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2]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3]  
I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A productivity analysis[J] . Yanrui Wu. &nbsp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1 (3)
[4]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Krugman,P. Foreign Affairs . 1994
[5]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Fare R,Grosskopf S,Norris M,Zhang Z.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