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

被引:243
作者
冉冉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政治激励; 压力型体制; 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地方环境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环境的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中国崛起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现有的研究倾向于将中国的环境危机归结为地方环境治理的失败,认为地方政府及官员应对其负主要责任。这种研究思路对导致地方环境治理失败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和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研究不足。文章旨在讨论中央政府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的关系。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是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官员进行环境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政治激励模式,带有明显的"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实践中,环境治理绩效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没有实质性联系,未能起到有效的政治激励作用。这种以指标和考核为核心的"压力型"政治激励模式,在指标设置、测量、监督等方面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导致地方官员将操纵统计数据作为地方环境治理的一个捷径,从而造成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公信力流失,这也是地方环境治理失败的根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2]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荣敬本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