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基于多国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

被引:25
作者
许培源
魏丹
机构
[1]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TPP; 投资区位效应; 多国自由资本模型; RCEP;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5.03.005
中图分类号
F744 [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基础,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引入多国自由资本模型,数值模拟了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TPP的形成会导致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在TPP内部,规模大的国家将拥有更多的工业品市场份额,成为核心国;在TPP外部,随着TPP内部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外部国家的投资会流向TPP成员国,进一步放大投资区位效应。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左右着亚太地区国际生产布局。(2)作为应对措施,RCEP的提前达成将是一个不错的现实选择;若RCEP与TPP同时达成,则具有TPP和RCEP双重身份的国家获益最大。因此,中国应积极同TPP成员国签订双边或多边FTA,主动参与东盟主导的RCEP,最大限度地减少TPP的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当前亚太区域合作形势分析 [J].
王玉主 ;
富景筠 .
亚太经济, 2013, (04) :3-7+63
[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J].
李向阳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 (02) :17-27+4
[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 [J].
沈铭辉 .
当代亚太, 2012, (01) :5-34
[4]   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 [J].
万璐 .
当代亚太, 2011, (04) :60-73+59
[5]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困境 [J].
刘昌黎 .
国际贸易, 2011, (01) :38-43+63
[6]   区域经济一体化、FDI与国际生产转移:一个自由资本模型 [J].
鲁晓东 ;
李荣林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4) :1475-1496
[7]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安虎森等, 2009
[8]  
Industry relocation, linkages and spillovers across the Baltic Sea: extending the footloose capital model[J] . Ole Christiansen,Dirk H. Ehnts,Hans-Michael Trautwein.Baltic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10 (1)
[9]  
Investment Creation and Diversion in Europe[J] . Richard E.Baldwin,RikardForslid,Jan I.Haaland.World Economy . 2007 (6)
[10]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and industrial location[J] . Diego Puga,Anthony J. Venabl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