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中国贸易碳转移估算

被引:19
作者
王媛 [1 ]
王文琴 [1 ]
方修琦 [2 ]
魏本勇 [3 ]
李东哲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分工; 碳转移; 隐含二氧化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分工角色对于碳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产业完全碳排放强度的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基于国际分工背景下的中国贸易隐含二氧化碳空间转移路径,结果显示:国际产业分工形成以中国为中转站的两条碳转移路径,一条是中国从哈萨克斯坦、中东国家、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联邦、印度(Ⅲ类)输入能源和金属类高碳产业产品,制成中、低碳类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到世界各国,主要是欧美国家(Ⅰ类);另一条是中国从东盟、韩国、亚洲其他未定义地区及日本(Ⅱ类)输入中、低碳产品的半成品或零部件,组装成中、低碳类的工业制成品后再输出世界各国,主要也是欧美国家。在考虑了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用于出口的进口隐含二氧化碳后,2007年各类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净转移贸易隐含二氧化碳为:Ⅰ类国家181.51MtCO2、Ⅱ类国家13.74MtCO2、Ⅲ类国家5.82MtCO2。在考虑了国际分工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产品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产品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出口,在总体上中国是在替发达国家排放二氧化碳。
引用
收藏
页码:1331 / 13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应积极面对碳关税 [J].
张晓妹 .
科技和产业, 2010, 10 (11) :101-103
[2]   积极应对碳关税的冲击 [J].
朱敏 .
中国经贸, 2010, (09) :60-61
[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J].
魏本勇 ;
方修琦 ;
王媛 ;
杨会民 ;
张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413-419
[4]   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J].
唐海燕 ;
张会清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2) :18-26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问题探析 [J].
易锐 ;
何晖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121-124
[6]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J].
Weber, Christopher L. ;
Peters, Glen P. ;
Guan, Dabo ;
Hubacek, Klaus .
ENERGY POLICY, 2008, 36 (09) :3572-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