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运动功能及突触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张艳
黄如训
吴金浪
方燕南
刘焯霖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
关键词
脑梗塞;电刺激;运动技能;突触;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评价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塞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观察正常SD大鼠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使用电刺激治疗6周时,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合透射电镜对大鼠脑内坏死边缘区(A区),远隔区(B区)及镜区(C区)3个脑区的突触数目及突触界面某些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改善,治疗组在坏死边缘区有突触数目的增多,突触间隙变窄,突触活性区长度增加,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厚,而在远隔区及镜区,突触的数目及结构改变不明显。结论:电刺激可以改善急性脑梗塞偏瘫的运动功能,可能与电刺激通过外周神经通路,传到中枢,引起突触可塑性变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J].
韩玉芹 ;
孟庆芝 .
中国康复, 1996, (01) :32-33
[2]   高血压鼠与正常鼠局部脑梗死后微循环结构改变的区别 [J].
方燕南,黄如训,苏镇培,陈颖贤,陈燕奎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1995, (03) :8-11
[3]   一种新的针刺促通技术:电针神经干治疗中风肢瘫 [J].
俞雁彤 ;
杨毅红 .
中国康复, 1994, (03) :119-121
[4]   脱甘氨酰胺精氨酸加压素引起小鼠脑内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的定量观察 [J].
罗兰 ;
陆汉新 ;
吴馥梅 ;
肖信生 .
解剖学报, 1991, (01) :93-9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