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

被引:127
作者
罗豪才
宋功德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法之治; 社会失调; 平衡;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4.06.001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性社会,能够全面回应多元价值诉求。现代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并以公法为其脊梁,社会和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法是否平衡。本文认为,现行公法处于失衡状态,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关系因公共权力的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而无法得到全面理顺,社会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调。中国要实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核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遵循监督和规范公共权力与保护和拓展公民权利的公法制度变革主旨,采取国家主导和公众全方位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公法加以结构性调整;要调整公共权力/公民权利结构,重塑制约与激励相容的公法机制,通过对症下药解决造成社会失调的公法失衡症结,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理论精髓 [J].
袁曙宏 .
中国法学, 2004, (04) :5-16
[2]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几点思考 [J].
姜明安 .
法学论坛, 2004, (04) :5-8+20
[3]   论后现代主义的未知结构 [J].
程志华 .
社会科学论坛, 2003, (07) :19-23
[4]   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 [J].
罗豪才 ;
宋功德 .
中国法学, 2001, (02) :73-90
[5]  
金科玉律.[M].(美)劳伦斯·彼得等著;艾柯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4,
[7]  
行政法的均衡之约.[M].宋功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9]  
论经济行政法的制度结构.[M].宋功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和而不同.[M].汤一介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