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结构、生产要素效率与农业绩效

被引:79
作者
李宁 [1 ]
何文剑 [2 ]
仇童伟 [3 ]
陈利根 [4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4]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地产权结构;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农业绩效; 生产要素;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7.03.004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该研究围绕产权排他性,通过构建测度农地产权结构的"内容实质—主体干预—排他边界"框架,以197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化的视角回答了农地产权结构如何影响农业绩效的内在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的农地产权排他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且在提升程度上按照农地收益权、农地使用权和农地处分权的次序依次递减;(2)这3项权利排他性的增强均显著正向影响了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绩效的作用效率,但影响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在农地使用权方面,随着农户自主决策经营农地行为的日益排他,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正向的显著影响,但影响幅度却在逐渐降低;(4)而在农地收益权方面,随着农户独享产出收益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效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但劳动力要素效率却受到了持续弱化的正向显著影响;(5)最后在农地处分权方面,随着农户自由处置农地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最后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动的角度,简要讨论了农地产权管制的"合理界定"与"失当干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地产权保护,增强农户产权排他性,推进农地处分权改革,以及从要素效率角度注重不同权利及政策之间相互协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62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农户、集体与国家.[M].应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M].罗必良; 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美) 邓恩 (Dunn;W.N.)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产权管理放松理论.[M].何一鸣;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黄宗智; 著.法律出版社.2010,
[6]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M].温铁军; 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7]  
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M].陈志刚; 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8]  
发展经济学.[M].(日)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  
制度与效率.[M].姚洋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0]  
产权与制度变迁.[M].周其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