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

被引:49
作者
陈宗胜 [1 ]
周云波 [1 ]
任国强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 天津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劳动力转移; Logit模型;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6.05.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城地区以大量企业及相对发达的各种要素市场为第一优势,吸纳了更多劳动力进入本地企业就业。教育总体上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最重要因素。但其在近城地区的影响却位居第二。在远城地区教育对增大农村非农就业倾向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倾向就越显著。各种文化水平的影响都普遍促进了劳动者到外地企业就业,但对进入本地企业就业和家庭非农经营的促进却并不普遍,其中初中教育对农民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作用更显著些;高中教育提高农民从事非农家庭经营的倾向最为明显。耕地数量抑制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对其在本地企业就业和家庭非农经营的影响也不显著。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大了农民进入本地企业的就业倾向,劳动者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对农民非农就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农户拥有的非农业和农业生产性资产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强边远农村地区的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大力发展乡企和私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村劳动供求信息系统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 [J].
陈宗胜 ;
黎德福 .
经济研究, 2004, (11) :16-27
[2]   云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J].
熊思远 ;
王文兵 .
经济问题探索, 2001, (12) :111-116
[3]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 [J].
刘建进 .
中国农村经济, 1997, (06) :15-22
[4]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 [J].
赵耀辉 .
经济研究, 1997, (02) :37-42+73
[7]  
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陈宗胜,周云波著, 2002
[8]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毅夫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