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作为学习过程的法——读贝克的《风险社会》

被引:36
作者
王贵松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现代性; 学习; 法;
D O I
10.19375/j.cnki.31-2075/d.2013.04.013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正>目次一、贝克的"风险"二、风险社会何以形成?(一)相对于工业社会的风险社会(二)风险社会形成的两大要因三、风险社会何以因应?(一)风险社会中科学的自省(二)风险社会中政治的开放四、学习观与风险社会中的法律(一)风险社会的学习观(二)法律促进学习和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J].
贝克 ;
邓正来 ;
沈国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208-231+246
[2]   风险社会政治学 [J].
乌尔里希·贝克 ;
刘宁宁 ;
沈天霄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42-46
[3]  
科学发现的逻辑[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英) 波普尔, 2007
[4]  
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薛晓源, 2005
[5]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6]  
自反性现代化[M]. 商务印书馆 , (德)乌尔里希·贝克(UrichBack)等著, 2001
[7]  
自由与资本主义[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 2001
[8]  
现代性的后果[M]. 译林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2000
[9]  
卢曼的风险社会学与政策制定 .2 黄钲堤. 政治科学论丛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