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观辨证”和“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

被引:16
作者
陈雪功
张红梅
周雪梅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微观辨证; 辨证微观化; 辨证论治; 微观辨证论治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微观辨证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即应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在辨证微观化的实践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并非等价,微观现象难以逆推宏观证候。微观辨证必须有独特的证型分类,必须有对应的论治方药。"微观辨证论治体系"一旦形成,"微观辨证"将会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第9种辨证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J].
刘晓非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 (17) :8-8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杨春华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2) :110-112
[3]   中医临床学与微观证治学的和谐发展——论疾诊病的传承创新 [J].
郭振球 .
天津中医药, 2008, (02) :89-93
[4]   对“微观辨证”的思考与展望 [J].
薛飞飞 ;
陈家旭 .
中医杂志, 2007, (02) :104-106
[5]   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对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 [J].
陈志强 ;
吕立国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2) :1126-1127
[6]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 [J].
程有木 .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0) :2059-2059
[7]   精液异常辨证初探 [J].
俞良栋 .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04) :44-45
[8]   对辨证学发展中五个问题的思考 [J].
陈雪功 ;
张红梅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 (05) :326-327
[9]   谈微观辨证的意义和作用 [J].
赵厚睿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 (04) :8-9
[10]   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 [J].
陈可冀 ;
马晓昌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7) :48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