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95
作者
段德忠 [1 ,2 ]
杜德斌 [1 ]
谌颖 [2 ]
管明明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2]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人类学系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时空格局; 集聚模式;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历年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从集聚和扩散两个方面构建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随着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不断上升,且在参与创新技术转移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两极分化及强集聚特征持续发育;(2)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经历着空间不断极化的历程,由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主导的三极格局逐渐凸显;(3)中国城市创新技术集散体系不断完善,从全球至地方的中国创新技术集散体系已初步形成;(4)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4种类型基本呈"抱团"分布,城市创新技术转移的地理邻近性显著;(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创新技术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决定其转移能力,第三产业产值规模和专利申请量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影响较大。另外,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影响城市技术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关性较低,而城市第一产值规模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具有显著的阻抗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38 / 75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 [J].
刘承良 ;
桂钦昌 ;
段德忠 ;
殷美元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737-752
[2]   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前沿理论动态:学术背景与理论焦点 [J].
陈艾华 ;
Patton Donald ;
Kenney Martin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 (04) :16-23
[3]   中国区际技术转移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内部差异研究 [J].
潘雄锋 ;
张静 ;
米谷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2) :240-246
[4]   中国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胡曙虹 ;
黄丽 ;
范蓓蕾 ;
肖刚 .
地理科学, 2016, 36 (12) :1767-1776
[5]   基于专利权转移的中国区域技术流动网络研究 [J].
任龙 ;
姜学民 ;
傅晓晓 .
科学学研究, 2016, 34 (07) :993-1004
[6]   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模式分析与展望——以985工程高校为例 [J].
张春博 ;
杨阳 ;
丁堃 ;
刘则渊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06) :117-121
[7]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J].
段德忠 ;
杜德斌 ;
刘承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1911-1925
[8]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范柏乃 ;
余钧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12) :1805-1812
[9]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评价——基于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 [J].
毕克新 ;
杨朝均 ;
隋俊 .
中国软科学, 2015, (11) :81-93
[10]   南北技术转移、专利保护与经济增长 [J].
罗德明 ;
周嫣然 ;
史晋川 .
经济研究, 2015, 50 (06) :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