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以水果类产品为例

被引:3
作者
董微
胡敏
蔡秋红
林畅
庄佩芬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巴拉萨模型;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联合国贸发委及中国官方数据,以水果类产品为例,运用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发现水果类产品总体及水果分类产品和农产品一样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该效应对中国、东盟福利的提高及国际化有积极的作用,提出中国应当加强水果类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力度,继续保持CAFTA自由贸易区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CAFTA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赵江红 .
中国商贸, 2010, (19) :221-222
[2]  
CEPA对内地与香港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 张宏燕,毛艳华.当代港澳研究. 2009(01)
[3]   中国果蔬产品出口与关税壁垒的博弈对策 [J].
余光英 ;
祁春节 .
统计与决策, 2009, (18) :137-138
[4]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 [J].
蒋颖 .
技术经济, 2009, 28 (08) :87-92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J].
黄阳坚 ;
田伟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S1) :259-259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J].
王宇飞 ;
高翔 .
当代经济, 2005, (07) :54-55
[7]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 [J].
林剑文 .
北方经贸, 2004, (10)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