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经济改革

被引:11
作者
张军 [1 ]
范子英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经济成就的政治经济学原因 [J].
姚洋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 (01) :3-12
[2]   部长的政治关联效应与财政转移支付分配 [J].
范子英 ;
李欣 .
经济研究, 2014, 49 (06) :129-141
[3]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 . Hongbin Li,Li-An Zhou.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4 (9)
[4]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J].
Qian, YY ;
Roland, G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 (05) :1143-1162
[5]  
朱镕基讲话实录 .2 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