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56
作者
宋周莺 [1 ,2 ]
刘卫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优化模型; 绿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测算区位熵、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测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结果;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仍然偏重,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路径及绿色发展路径。绿色发展路径的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要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轻纺工业,并优化提升现有的能源化工、矿产开发及加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以达到《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3)在未来的发展中,西部地区要优化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建立低碳发展机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绿色西部;积极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西部;加强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循环经济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节能减排约束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D].张新坡.中国石油大学.2010, 04
[2]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西部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视角 [J].
黄林秀 .
生态经济, 2012, (05) :115-118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J].
郭爱君 ;
武国荣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5) :41-43
[4]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J].
陈满霞 ;
陈雪军 ;
姚红 .
特区经济, 2005, (03) :151-152
[5]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空间结构解析 [J].
樊杰 ;
曹忠祥 ;
吕昕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4) :289-301
[6]  
中国2007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理论与实践.[M].刘卫东; 陈杰; 唐志鹏; 刘红光; 韩丹; 李方一; 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陆大道等著;.商务印书馆.2001,
[8]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美)W.W.罗斯托(W.W.Rostow)编;贺力平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9]  
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美)钱纳里(Chenery;Hollis)著;朱东海;黄钟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10]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Michael Peneder.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