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来物种引入之生态后果与初衷的背离——以“改土归流”后贵州麻山地区生态退变史为例

被引:18
作者
杨庭硕
机构
[1]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外来物种; 改土归流; 生态后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清雍正"改土归流"前,贵州麻山地区属于"生界",改土归流过程中才着手在这片新开辟的土地上设置行政机构,对当地的苗族居民实施有效的直接统治。清廷出于确保税源和施惠于民的考虑,先后向这一地区引进多种外来农作物,并由此引发了当地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巨变。这些政策执行之初,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引进的外来作物与当地特有的自然与生态背景不相兼容,以至于随着这些外来物种种植规模的扩大,对当地自然与生态结构的脆弱环节构成直接冲击,经长期积累后,到了民国后期,终于以大面积"石漠化"生态灾变形式暴露出来。分析这200余年间的历史过程,集中表现为决策的初衷与其导致的生态后果相背离。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百苗图疏证.[M].刘锋; 著.民族出版社.2004,
[3]  
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M].熊康宁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4]  
布依族.[M].王伟等著;.民族出版社.1991,
[5]  
贵州瑶族.[M].柏果成等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
[6]  
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M].西南军阀史研究会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7]  
《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M].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