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产业”运作生态:逻辑机理与治理新思维——日本案例与中国启示

被引:12
作者
陈曦 [1 ]
欧晓明 [1 ]
韩江波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第六产业”; 农业; 产业融合; 产业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31.3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日本不同类型"第六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为依靠大力支持农业生产者从事一系列经营,从而为农业生产者获得较多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和为农业旅游业的附加值创造更多条件。"第六产业"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纵向第六产业"、"横向第六产业"、"混合第六产业"。按照其逻辑机理对日本"第六产业"的发展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日本"第六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体现在制定相关法律、注重财政政策的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推进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等。我国"第六产业"的发展,应在充分借鉴日本"第六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发展规划、注重政策金融财税支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进农工商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注重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 [J].
李宇 ;
杨敬 .
中国软科学, 2017, (03) :27-36
[2]   农业虚拟产业集群:“互联网+”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新模式 [J].
王山 ;
奉公 .
上海经济研究, 2016, (06) :86-92
[3]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 [J].
姜长云 .
中州学刊, 2016, (05) :43-49
[4]   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 [J].
汪发元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10) :26-32+110
[5]   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 [J].
单元媛 ;
赵玉林 .
经济评论, 2012, (05) :152-160
[7]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 [J].
梁伟军 .
求实, 2010, (03) :69-73
[8]  
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 胡金星.复旦大学. 2007
[9]  
新农村建设中诸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D]. 王宝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10]  
三产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N]. 王乐君,赵海.农民日报. 2015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