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

被引:28
作者
于涛方
吴志强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上海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都市连绵区; 边界界定; 都市区; 区域结构类型; 行业门类人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都市连绵区的边界界定对象包括两个方面,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边界界定和内部结构边界界定。对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其结论包括①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宁波的全部以及上海、南京、常州、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绍兴、舟山的部分县市区;②长三角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太湖城镇密集区,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沿长江城镇区,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形成环杭州湾城镇密集区,其内部边界界线分别以镇江丹徒区、嘉兴—湖州为边界地带。从核心城市上海角度看,整个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内部结构呈现“圈层推进+轴线延伸”的空间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J].
孙娟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4) :73-77+96
[2]   沪宁杭地区城市一日交流圈的划分与研究 [J].
王德 ;
刘锴 ;
耿慧志 .
城市规划汇刊, 2001, (05) :38-44+79
[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 [J].
宁越敏 ;
施倩 ;
查志强 .
城市规划, 1998, (01) :15-19+31
[4]   城镇密集区的界定──以江苏省为例 [J].
孙一飞 .
经济地理, 1995, (03) :36-40
[5]   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 [J].
孙胤社 .
地理学报, 1992, (06) :552-560
[6]  
理论经济地理学.[M].王铮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中国城市群.[M].姚士谋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8]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胡序威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9]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M].韩渊丰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