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度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

被引:5
作者
邵兴军 [1 ]
田立新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江苏大学非线性研究中心
关键词
路径分析; 能源强度; 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劳动力配置、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计算了能源强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表明:提高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既可直接降低能源强度又可间接通过能源-劳动力配置来降低能源强度;提高第三产业结构既可直接降低能源强度又可间接通过提高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能源强度;降低能源-劳动力配置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提高天然气和电力的比重,降低煤炭和油料的比重将降低能源强度。因此,降低能源强度在于提高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技术进步与能源强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龙如银 ;
李仲贵 .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 (04) :36-39
[2]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J].
冯泰文 ;
孙林岩 ;
何哲 .
科学学研究, 2008, (05) :987-993
[3]   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J].
王群伟 ;
周德群 .
管理学报, 2008, (05) :688-691
[4]   能源价格对制造业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J].
孔婷 ;
孙林岩 ;
何哲 ;
孙荣庭 .
管理科学 , 2008, (03) :2-8
[5]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刘凤朝 ;
孙玉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108-113
[6]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1979—2006 [J].
陈军 ;
徐士元 .
科学管理研究 , 2008, (01) :9-13
[7]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 [J].
周勇 ;
林源源 .
经济学家, 2007, (02) :45-52
[8]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9]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 [J].
张宗成 ;
周猛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4) :41-45+66
[10]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史丹 ;
张金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08)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