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城市的想象——以燕子河镇儿童为例

被引:7
作者
胡翼青 [1 ,2 ]
何乔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合应用实验室
[2]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3]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电视; 留守儿童; 城市想象; 成就动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通过对于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儿童的多种方式的测量,我们发现调查对象对于城市的硬件条件普遍抱有好感而对城市人的品行评价不高,这与他们对于农村硬件条件和农村人品行评价恰好相反。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坚定地要到城市里去发展,甚至去城市发展本身成为他们努力读书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电视在塑造孩子对城市的想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是在人际传播的传统观念的框架下发生的。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条件和人生命运,孩子们被教育到城市中去奋斗,并因而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而电视对城市硬件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动机。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城市社会学.[M].郑也夫;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卡尔·曼海姆精粹.[M].(德)卡尔·曼海姆原著;徐彬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