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弹性急剧下降的原因解析

被引:15
作者
李向亚
郭继强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杭州
关键词
就业弹性; 非正规就业; 有效就业量; 核心就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1.4 [劳动就业与失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我国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就业弹性系数快速下降 ,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就业弹性迅速下降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 )和我国就业增长的特征 (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有效就业量的增长、核心就业水平与就业增长 )。抑制就业弹性进一步下降的对策措施是 :加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鼓励非正式就业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扶持中小企业 ,扩大就业渠道 ;加快制度创新 ,培养企业家队伍 ;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高有效需求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就业发展新论——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理论分析 [J].
王诚 .
经济研究, 2002, (12) :79-87+92
[2]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J].
李强 ;
唐壮 .
社会学研究, 2002, (06) :13-25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 [J].
龚玉泉 ;
袁志刚 .
经济学动态, 2002, (10) :35-39
[4]   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 [J].
胡鞍钢 ;
杨韵新 .
管理世界, 2001, (02) :69-78
[5]  
为促进中国就业献“良方”[N]. 南叶.经济参考报. 2002 (005)
[6]  
调查报告显示:一亿中国人在创业 .2 经济参考报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