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有效性的理论探讨

被引:8
作者
马会起
机构
[1]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管人员;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延期支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进行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并把股权激励作为今后改革的方向。我国上市公司中目前实施的股权激励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业绩股票或业绩单位、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方式作为一种终极评分的股权激励模式,在遏制高管人员的自利性盈余管理行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方面相对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建议按以下思路进行改进:支付期限宜采用分期行权制;薪酬折算采用递增的动态折价方式;设置限制性的奖励条件及相应的惩罚机制;将经济增加值与现金含量的收益质量指标共同作为业绩评价的考核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
顾斌 ;
周立烨 .
会计研究, 2007, (02) :79-84+92
[2]   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周建波 ;
孙菊生 .
经济研究, 2003, (05) :74-82+93
[3]   现金流量信息与盈利信息之比较研究 [J].
郭菁 .
上海会计, 2002, (05) :50-51
[4]   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博弈分析 [J].
余颖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 (02) :56-57
[5]  
Do managers perform better under EVA bonus schemes?[J] . Stephen Riceman,Steven Cahan,Mohan Lal.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 2002 (3)
[6]  
Adopting residual income-based compensation plans: Do you get what you pay for?[J] . James S. Walla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