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被引:178
作者
吴庆举
曾融生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 S波速度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岩石层构造及其动力学过程,根据记录到的来自台站东北方向的大量宽频带远震林波波形资料,应用时间域的最大熵谱反褶积算法,得到了11个(全部)PASSCAL(地壳与岩石层的地震台阵研究计划)台站的接收函数.利用时间域广义线性反演的Jumping(跳动)算法,引入模型光滑度约束,并将合成地震图的Kennett完全算法及微分地震图的Randall快速算法用于接收函数的正演计算,由台站接收函数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Moho界面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深度错断;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和安多等地的地壳内部,可以连续观测到三个显著的速度界面h1,h2和h3,其中h1和h2可以连续追踪到温泉、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而h3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北消失;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安多、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有壳内低速层.关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的错断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印度地壳向欧亚下地壳挤入的前沿.
引用
收藏
页码:669 / 6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 [J].
刘启元 ;
李顺成 ;
沈扬 ;
陈九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6) :763-772+875
[2]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接收函数及其非线性反演 [J].
刘启元 ;
RainerKind ;
李顺成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3) :356-368
[3]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J].
赵文津,车敬凯,徐中信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5) :615-628
[4]   接收函数复谱比的最大或然性估计及非线性反演 [J].
刘启元,李顺成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4) :442-443
[5]   青藏高原Q值结构反演 [J].
吴建平,曾融生 .
地震学报, 1996, (02) :208-214
[6]   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J].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S2) :99-116
[7]   青藏高原瑞利波相速度与深部结构的横向变化 [J].
陈国英 ;
曾融生 ;
吴大铭 ;
安昌强 ;
苏小兰 .
地震学报, 1992, (S1) :565-572+736
[8]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以及高原物质东流的讨论 [J].
曾融生 ;
孙为国 .
地震学报, 1992, (S1) :534-564
[9]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 [J].
朱露培 ;
曾融生 ;
吴大铭 ;
ThomasJ.Owens ;
GeorgeE.Randall .
地震学报, 1992, (S1) :580-591+736
[10]   青藏高原的Pn波速度和Moho面的起伏 [J].
丁志峰 ;
曾融生 ;
吴大铭 .
地震学报, 1992, (S1) :59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