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黑石山早古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发现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被引:29
作者
王金荣 [1 ]
郭原生 [1 ]
付善明 [1 ]
陈建林 [1 ]
秦秀峰 [1 ]
张洪培 [2 ]
杨永均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小铁山矿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构造动力学; 成矿作用; 早古生代; 黑石山; 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笔者近期在甘肃黑石山地区早古生代火成岩的研究中发现了埃达克质岩,埃达克质岩的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癍岩,侵入于北祁连东段的白银陆缘弧火山岩中。岩石具高Sr低Y,Sr/Y>40;富钠贫钾(Na2O/K2O>2), 富SiO,但含量变化不大;富集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20,无Eu负异常或轻微正异常(δEu=1.0-1.19)。与典型的俯冲板块熔融的埃达克岩比较,黑石山埃达克质岩具有更高的SiO2含量和更低的MgO、Mg#(-46)、Cr(均11.6μg/g)、Ni(均 6.52μg/g),未显示出初始埃达克质熔体与地幔橄榄岩明显的交代过程,因而不大可能由俯冲板块直接熔融形成的;与中国东部燕山期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相比,具有较高的Na2O(Na2O>4.0%;Na2O/K2O=1.97-2.59),但类似Cordilera Blanca岩基的(非板片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推测形成于加厚的陆缘弧中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黑石山埃达克质岩的发现表明, 在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经历了洋盆闭合、板块碰撞、陆缘弧地壳加厚、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及下地壳再造作用的构造演化过程。同时指出,在本区寻找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可能是一个新的有希望的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77 / 9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J].
张旗 ;
秦克章 ;
王元龙 ;
张福勤 ;
刘红涛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4, (02) :195-204
[2]   埃达克岩与Cu-Au成矿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的岩浆成矿关系 [J].
刘红涛 ;
张旗 ;
刘建明 ;
叶杰 ;
曾庆栋 ;
于昌明 .
岩石学报, 2004, (02) :205-218
[3]   新疆西天山莫斯早特石英钠长斑岩铜矿床——一个与埃达克质岩石有关的铜矿实例 [J].
赵振华 ;
熊小林 ;
王强 ;
白正华 ;
梅厚均 .
岩石学报, 2004, (02) :249-258
[4]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J].
张连昌 ;
秦克章 ;
英基丰 ;
夏斌 ;
舒建生 .
岩石学报, 2004, (02) :259-268
[5]   冀北中生代高Sr低Y和低Sr低Y型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J].
李承东 ;
张旗 ;
苗来成 ;
孟宪锋 .
岩石学报, 2004, (02) :269-284
[6]  
鄂东南铜山口、殷祖埃达克质(adakitic)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拆沉)下地壳熔融与斑岩铜矿的成因[J]. 王强,赵振华,许继峰,白正华,王建新,刘成新.岩石学报. 2004(02)
[7]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及其成矿意义 [J].
张炯飞 ;
李之彤 ;
金成洙 .
岩石学报, 2004, (02) :361-368
[8]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
[9]   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 [J].
芮宗瑶 ;
张立生 ;
陈振宇 ;
王龙生 ;
刘玉琳 ;
王义天 .
岩石学报, 2004, (02) :229-238
[10]   甘肃白银厂矿田锆石红外光谱特征和地质年龄估测 [J].
闫秋实 ;
尹观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1)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