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的双重效应分析

被引:5
作者
常敏
机构
[1] 杭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隐性市场; 双重效应制度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是指那些存在于合法、显性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之外,游离于各种制度缝隙之中,得不到法律认可,较少履行合约手续,且逃避税收和各种管制的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市场。该类市场既具有冲击正式土地市场和国家法律尊严、降低土地利用效率、累积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也具有促进"三农"发展和统筹城乡建设等正面效应。只有通过调查,厘清该类市场的种类、机理和利益流向,严厉清查违法市场,引导和规范触法市场、失范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向公开、公平、公正的显性市场转变,才能最终实现克服市场负面效应、发挥正面效应的改革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用地隐性市场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J].
朱明芬 ;
常敏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11) :10-22
[2]   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 [J].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
周其仁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2) :54-92+5
[3]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隐形市场流转方式浅析 [J].
霍美玉 ;
闵海波 .
法制与社会, 2009, (29) :135-136
[4]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 [J].
王景新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06) :5-11
[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J].
黄庆杰 ;
王新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01) :58-64
[6]   农地“隐性市场化”:问题、成因与对策 [J].
杨继瑞 ;
任啸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9) :26-30+76
[7]  
隐形市场公开化——培育内地土地市场的突破口[A]. 廖丹清,初玉岗.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 2000
[8]  
中国转型进程中地下经济的演进与治理[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王永兴, 2010
[9]  
制度创新之路[M].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刘允洲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