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与预测

被引:9
作者
顾康康 [1 ,2 ]
刘景双 [2 ]
王洋 [2 ]
机构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资源保障率; 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发展; 系统动力学; 预测; 矿业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基于资源保障率、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评价了1997-2006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况,预测了2006-2020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但发展趋势差别显著。鞍山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686下降到1.301,年均下降2.56%,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抚顺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169下降到0.909,年均下降2.49%,生态承载力从超载变为盈余;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070上升到1.249,年均上升1.56%,超载程度不断加大。2006-2020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超载程度加大的趋势,鞍山、抚顺和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89%、1.56%和1.81%。作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和本溪需要优先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供需平衡,改善水环境质量,从而达到生态承载力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870 / 8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方法在黑龙江和云南二省中的应用与分析 [J].
王明全 ;
王金达 ;
刘景双 ;
赵卫 ;
顾康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73-81
[2]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3]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 [J].
顾康康 ;
刘景双 ;
陈昕 .
地理学报, 2008, (05) :446-454
[4]   城市环境经济能值综合和可持续性分析 [J].
李金平 ;
陈飞鹏 ;
王志石 .
生态学报, 2006, (02) :439-448
[5]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J].
杨志峰 ;
隋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586-594
[6]   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J].
樊杰 ;
孙威 ;
傅小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68-77
[7]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8]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 [J].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2, (04) :361-367
[9]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10]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郭秀锐 ;
毛显强 ;
冉圣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1)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