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Ⅲ)土壤抗冲性研究——以天水站为例

被引:29
作者
吴普特
周佩华
郑世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3] 陕西杨陵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径流冲刷; 降雨径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3.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天水水保站1945—1957年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径流小区1144场降雨径流动力因子的特征以及与径流冲刷量的相关状况。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深与其对应所产生的侵蚀量关系非常密切;在目前无法用解析式计算径流冲刷动力的条件下,用次降雨径流深做为描述土壤径流冲刷的动力因子是合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降雨径流深与次降雨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其方差λ甚至大于其数学期望E,不可以用上述均值简化代表次降雨径流深,并进而做为描述土壤径流冲刷的动力因子;年降雨径流深的分布以10~20mm较为集中,概率为67.648%,次降雨径流以2.5~4.0mm之间分布较为集中,概率为55.883%。其次提出了土壤抗冲性指标及计算方法。以单位面积单位径流冲刷动力即单位径流深冲刷侵蚀量做为描述土壤抗冲性的指标。最后笔者讨论了单位径流深径流冲刷侵蚀量均值的作用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表坡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的土壤抗冲性指标是人工牧草地的3.872倍,是林地的9.142倍。对于农地,其抗冲性指标与地表坡度在4°05′~23°43′之间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36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