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

被引:154
作者
林毅夫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科举考试制度; 比较优势; 自生能力; 后发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9 [中国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在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发明方式方面占有优势,这是其经济长期领先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后,由于科举制度的阻碍而未能及时实现向以科学与实验为基础的发明方式的转变,中国和西方的技术、经济差距迅速扩大。为赶超发达国家,新中国选择了违反当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试图在资本极端稀缺的条件下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导致优先发展部门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并以价格扭曲、资源计划配置等来保护补贴这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快速增长,然而双轨制的渐进改革使得原有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之间出现某些制度的不配套,导致经济的周期波动、金融体系的脆弱以及收入分配的恶化等诸多问题。只有完成传统赶超部门内缺乏自生能力企业的改革,消除计划体制中各种制度扭曲存在的原因,中国才能全面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使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百科全书[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吴敬琏, 1993
[2]  
中国物价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 1988
[3]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2 Kuznets,Simon,Murphy,John Thomas.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66
[4]  
Commerce and Societyin Sung China .2 Shiba,Yoshinobu. University of Michigan,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 1970
[5]  
Growth Recurring:Economic Change in World History .2 Jones,Eric Lion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