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

被引:32
作者
王立胜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主体性; 自主性; 开放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0305 ;
摘要
在民族国家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不可能消失。隐去国家主体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实际上代表着经济强国主张扩大国际分工及强化全球经济控制权的国家主体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必然存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国家利益就是这种研究的根本点,国家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是经济规律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统一,符合"普遍—特殊—个别"的哲学原理。国家主体性也是自主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落实两者的辩证统一,就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认真学习,坚持理论创新的开放性胸怀;另一方面立足中国国情,站稳中国立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169+158 +1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 [J].
王立胜 ;
郭冠清 .
经济学动态, 2016, (05) :4-13
[2]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J].
胡鞍钢 .
教学与研究, 2006, (01) :7-17
[3]   李斯特的经济学理论与近代德国的崛起 [J].
孙德常 ;
彭金荣 .
历史教学, 1988, (09) :18-23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
[5]  
中国经济哲学评论.[M].张雄;鲁品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张占斌;周跃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7]  
新李斯特经济学在中国.[M].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78-7-300-21738-3
[8]  
为什么要保卫人民国家.[M].廖立勇; 主编.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M].杨承训; 郭军;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
[10]  
全球化与地域性.[M].唐士其;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