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被引:241
作者
高歌
陈德亮
任国玉
陈峪
廖要明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中国; 潜在蒸散量; 彭曼-孟蒂斯公式; 变化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 [J].
任国玉 ;
郭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31-44
[2]   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郭军 ;
任国玉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666-672
[3]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及其对观测资料序列均一性影响的初步分析 [J].
吴增祥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4) :461-467
[4]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何金海 ;
虞俊 .
气象学报, 2004, (02) :228-236
[5]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J].
王菱 ;
谢贤群 ;
李运生 ;
唐登银 .
地理研究, 2004, (01) :45-54
[6]   甘肃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丁晓强 ;
郑海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99-103
[7]   中国近代北方极端干湿事件的演变规律 [J].
马柱国 ;
华丽娟 ;
任小波 .
地理学报, 2003, (S1) :69-74
[8]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邱新法 ;
刘昌明 ;
曾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37-442
[9]   蒸散量测定与估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J].
刘绍民 ;
孙中平 ;
李小文 ;
刘昌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61-167
[10]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2)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