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水质的演变过程及趋势

被引:38
作者
郑国强
于兴修
江南
何隆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洱海; 水质演变; 灰色预测;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04.01.030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根据洱海近 3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 1996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监测资料 ,研究洱海水质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1971~ 1999年洱海水质呈不断恶化趋势 ,且恶化程度逐渐加强 ;水质月变化为 8月份水质指数最高 ,5月份水质指数最低。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 ,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大 ,导致由河流带入湖区的非点源污染物增加 ;洱海西南部的入湖河流非点源污染严重 ,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 ,对洱海 2 0 0 0~ 2 0 10年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 ,以期为今后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 2000, (02) :98-100
[2]   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王云飞 ;
潘红玺 ;
吴庆龙 ;
黄群 .
湖泊科学, 1999, (02) :123-128
[3]   洱海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 [J].
潘红玺 ;
王云飞 ;
董云生 .
湖泊科学, 1999, (02) :184-188
[4]   洱海富营养化时空分布模糊评价及成因对策分析 [J].
邹锐 .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03) :36-41
[5]   洱海生态环境恶化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J].
杜宝汉 .
海洋与湖沼, 1994, (03) :312-318
[6]  
环境水利学[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王蜀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