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数字化贫困及其治理

被引:53
作者
吴玲
张福磊
机构
[1]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化贫困; 精准扶贫; 数字化能力; 数字公共服务;
D O I
10.16012/j.cnki.88375471.2018.02.00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扶贫极大地消除了传统贫困,正从解决单一的收入维度的贫困问题转向消解教育、健康等更多维度的贫困问题,扶贫方式更加注重"授人以渔"、智识提升、能力塑造的内生式扶贫。数字化贫困是人类步入数字化社会出现的新型贫困形式,是贫困人口跨越"数字鸿沟"、抓住"数字机遇"、分享"数字红利"、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脱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障碍。本文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出发,剖析农村数字化贫困的本质和根源。农村数字化贫困的本质是农民数字化知识、素养和技能不足导致其对数字社会经济的参与不足。消除农村数字化贫困亟需以农民数字化能力提升和数字化权利保障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构建全方位的数字教育体系,同时推进农村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农村经济的"数字红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数字化生存.[M].(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
[3]   农民数字化贫困的结构性成因分析 [J].
闫慧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 (02) :24-39
[4]   基于阿马蒂亚·森权利方法的信息贫困成因分析 [J].
相丽玲 ;
牛丽慧 .
情报科学 , 2016, (08) :47-51
[5]   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 [J].
胡鞍钢 ;
王蔚 ;
周绍杰 ;
鲁钰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4-13+2
[6]   农民数字化贫困自我归因分析及启示——来自皖甘津的田野调查 [J].
闫慧 ;
闫希敏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 (05) :68-81
[7]   Capabilities, lists, and public reason: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J].
Sen, A .
FEMINIST ECONOMICS, 2004, 10 (03)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