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32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高铁; 工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 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D O I
10.13676/j.cnki.cn36-1030/f.2017.11.009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532.8 [地方铁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高铁建设能否重塑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基于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视角 [J].
董艳梅 ;
朱英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0) :92-108
[2]   我国企业债务的结构性问题 [J].
钟宁桦 ;
刘志阔 ;
何嘉鑫 ;
苏楚林 .
经济研究, 2016, 51 (07) :102-117
[3]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J].
胡伟 ;
张玉杰 .
当代财经, 2015, (02) :97-105
[4]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J].
王姣娥 ;
焦敬娟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33-1846
[5]   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 [J].
侯雪 ;
刘苏 ;
张文新 ;
胡志丁 .
经济地理, 2011, 31 (09) :1573-1579
[6]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祁毅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87-1298
[7]   京沪高铁对鲁西南沿线主要城市的影响 [J].
苏文俊 ;
施海涛 ;
王新军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8 (01) :111-116
[8]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J].
林理升 ;
王晔倩 .
经济研究, 2006, (03) :115-125
[9]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
温忠麟 ;
.张雷 ;
侯杰泰 ;
刘红云 .
心理学报, 2004, (05) :614-620
[10]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J].
金凤君 ;
王姣娥 .
地理学报, 2004, (02) :29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