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被引:214
作者
吴理财 [1 ]
吴孔凡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2]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 模式比较;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4.01.004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302 ;
摘要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 [J].
王旭烽 ;
任重 .
浙江学刊, 2013, (01) :220-224
[2]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J].
黄克亮 ;
罗丽云 .
探求, 2012, (05) :5-11
[3]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及对安徽的启示 [J].
谢培秀 ;
庞振月 ;
郭云 .
铜陵学院学报, 2012, 11 (04) :14-18
[4]   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 [J].
汪彩琼 .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08) :1204-1207
[6]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J].
柯福艳 ;
张社梅 ;
徐红玳 .
生态经济, 2011, (05) :113-116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湖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湖州模式)研讨会”综述 [J].
翁鸣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2) :93-96
[8]   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安吉县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例 [J].
舒川根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7) :120-122
[9]   美丽乡村 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纪实 [J].
陈毛应 ;
叶福明 ;
叶辉 .
今日浙江, 2009, (23) :42-43
[10]   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研究报告 [J].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
中国乡镇企业, 2009, (10)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