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50
作者
刘均霞
陆引罡
远红伟
焦学梅
崔保伟
机构
[1] 贵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单作根际土壤。间作体系中玉米取得间作优势,养分利用率提高主要是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而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1+64 +6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供肥对小麦间作蚕豆群体产量及根系的调控 [J].
张恩和 ;
李玲玲 ;
黄高宝 ;
黄鹏 ;
柴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939-942
[2]   施氮对新灌区不同间套种植模式产量及茬口养分特性的影响 [J].
黄鹏 ;
张恩和 ;
柴强 .
草业学报, 2001, (01) :86-91
[3]   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对间作优势的贡献 [J].
李隆 ;
李晓林 ;
张福锁 ;
孙建好 ;
杨思存 ;
芦满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2) :140-146
[4]   根际微域研究中土样采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苏宝玲 ;
韩士杰 ;
王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477-480
[5]   春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的研究 [J].
李隆 ;
杨思存 ;
孙建好 ;
李晓林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2) :68-76
[6]   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 [J].
刘芷宇 .
土壤, 1993, (05) :225-230
[7]   根际微生态系统养分有效性及植物适应性机理 [J].
张福锁 ;
曹一平 .
土壤, 1993, (05) :260-262+270
[8]   不同基因型小麦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动态研究 [J].
李振高 ;
潘映华 ;
李良谟 .
土壤学报, 1993, (01) :1-8
[9]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 1985
[10]  
Effects of freezing on rhizosphere and root nutrient content using two soil sampling methods[J] . Anna Clemensson-Lindell,Hans Persson.Plant and Soil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