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法确立主体性地位辨析——立足马克思技术观视域

被引:6
作者
郭明哲
朱秀秀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主体性; 马克思技术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部分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威胁人类主体性地位的担忧也达到临界点。试图厘清人工智能的3个发展流派,从现有成果以及面临的瓶颈等角度出发审视人工智能的本质,以人类能够确立主体性地位的缘由为参照探求人工智能的本质缺陷。最后,从马克思技术观视角阐述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主体性地位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主体性哲学.[M].郭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M].乔瑞金著;.人民出版社.2002,
[3]  
理解媒介.[M].(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4]  
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高亮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作编 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8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9]  
列宁全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59,
[10]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 [J].
王晓阳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31 (07)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