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形因子间关联性的神经网络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婷
汤国安
王春
王峥
龙毅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南京,南京
[3]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西安,南京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坡度; 关联性; 神经网络; DE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1.5 [数字化测图];
学科分类号
081602 ; 0818 ; 081802 ; 083002 ;
摘要
不同的地形因子从不同侧面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或空间变异,各因子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地形发育与空间变异的内在本质。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1∶10000和1∶50000两种比例尺的15个实验样区为样本,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探讨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定量因子与地面坡度之间的关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定量评价地形因子间的关联性;②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地学分析中DEM尺度的选择,地形因子的确定及其相关关系的量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汤国安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2]  
MATLAB 6数学建模基础教程.[M].云舟工作室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  
MATLAB控制系统设计.[M].欧阳黎明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4]  
数字高程模型.[M].李志林;朱庆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M].闻新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6]  
地理信息系统.[M].汤国安;赵牡丹[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7]  
人工神经元网络及其应用.[M].袁曾任编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  
模糊技术与应用选编.[M].刘增良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9]  
神经网络计算.[M].焦李成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0]  
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研究.[M].罗枢运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