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

被引:88
作者
王佃利 [1 ,2 ]
刘保军 [2 ]
楼苏萍 [3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学流动站
[2]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3] 山东大学政治学流动站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框架建构; 户籍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借鉴西方移民问题分析框架,可以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制度融入、文化心理融入等维度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分析框架,并列举四维度的部分分析指标。本文基于山东省部分地区获得的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发现,山东省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心理等四个层面的城市融入状况均较差。解决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必须根据其群体需求,解决所需问题,在提升其留城意愿前提下逐步引导其融入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半主动性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 [J].
朱力 ;
赵璐璐 ;
邬金刚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4) :4-10+126
[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J].
王春光 .
青年探索, 2010, (03) :5-15
[3]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何以可能——基于理论的分析和调研思考 [J].
陈旭峰 ;
田志锋 ;
钱民辉 .
理论探索, 2010, (03) :92-94+103
[4]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J].
梁波 ;
王海英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2) :18-27+126
[5]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J].
郭星华 ;
姜华 .
探索与争鸣, 2009, (01) :61-65
[6]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综述 [J].
胡杰成 .
兰州学刊 , 2008, (12) :87-89+142
[7]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城市融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朱考金 ;
刘瑞清 .
青年研究, 2007, (08) :9-13
[8]   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 [J].
刘传江 ;
徐建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1) :6-10
[9]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1, (03) :63-76
[10]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1996, (04) :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