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角度的分析

被引:72
作者
张晓涛 [1 ]
孙长学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 监管主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中暴露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薛庆根 ;
高红峰 .
世界农业, 2005, (12) :15-18
[2]   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 [J].
张继宗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5, (09) :51-54
[3]   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J].
张永建 ;
刘宁 ;
杨建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2) :14-20
[4]   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J].
张云华 ;
孔祥智 ;
杨晓艳 ;
罗丹 .
中国软科学, 2004, (11) :23-26
[5]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 [J].
王孝钢 ;
万述伟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 (03) :43-44
[6]   从食物安全体系到食品安全体系的调整——我国食物生产体系面临战略性转变 [J].
郑风田 .
财经研究, 2003, (02)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