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成熟期温度对稻米品质及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87
作者
唐湘如
余铁桥
机构
[1] 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湖南农学院农学系长沙,长沙
关键词
水稻; 生长期; 温度影响; 大米; 生理生化特性; 营养价值/灌浆期;
D O I
10.13331/j.cnki.jhau.1991.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7年在湖南农学院分早、中、晚三季研究灌浆成熟期温度对稻米品质及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茎、鞘、叶的总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快速减少,籽粒总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快,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升高,淀粉酶和蛋白酶浓度提高,气温大于35℃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则更高,可溶性糖在灌浆成熟后期增加,温度在30~35℃范围内,Q酶活性最高,籽粒直链淀粉减少。b.灌浆成熟期温度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大,时间缩短,谷粒物质致密度差,容重下降,垩白指数增大,胶稠度变硬,糊化温度上升。此外,还探讨了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生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米质的关系 [J].
邵冬生 ;
唐建军 .
贵州农业科学, 1987, (02) :12-14
[2]   灌浆期气候条件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 [J].
王守海 .
安徽农业科学, 1987, (01) :16-18
[3]   水稻结实期温度对米粒外观品质和淀粉形成的影响 [J].
周广哈 ;
谭周鎡 .
湖南农业科学, 1986, (06)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