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分配效应——论“互联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申广军 [1 ]
刘超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工商银行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分配效应; 劳动收入份额; 倾向得分匹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现有文献大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增长效应",但对其"分配效应"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没有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初次分配中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收入份额。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分析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更高,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信息技术的分配效应也存在异质性,在内资企业、内销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表现更加明显。对影响机制的讨论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增加值的同时,更大幅度地提高了平均劳动报酬,从而导致初次分配更加偏向劳动。本文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而且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 [J].
贾珅 ;
申广军 .
经济研究, 2016, 51 (05) :116-129
[2]   收入差距、社会分化与社会信任 [J].
申广军 ;
张川川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 (01) :121-136
[3]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61-74
[4]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J].
周广肃 ;
樊纲 ;
申广军 .
管理世界, 2014, (07) :12-21+51+187
[5]   中国的劳动份额是否真的很低:基于制造业的国际比较研究 [J].
钱震杰 ;
朱晓冬 .
世界经济, 2013, 36 (10) :27-53
[6]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 [J].
聂辉华 ;
江艇 ;
杨汝岱 .
世界经济, 2012, 35 (05) :142-158
[7]   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视角的实证分析 [J].
张红历 ;
周勤 ;
王成璋 .
中国软科学, 2010, (10) :112-123+179
[8]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9]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10]   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的分析 [J].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
经济研究, 2001, (12)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