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被引:62
作者
王树青 [1 ]
张文新 [2 ]
张玲玲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风格; 亲子沟通;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07.01.011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的开放性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性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中学生同一性风格问卷的初步修订 [J].
王树青 ;
纪林芹 ;
张文新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9) :625-625
[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 [J].
王树青 ;
张文新 ;
纪林芹 ;
张玲玲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3) :221-223+226
[3]  
Identity Style, Parental Authority, and Identity Commitment[J] . Michael D. Berzonsky.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 2004 (3)
[4]  
Gender and Identity: The Intersection of Structure, Content, and Context[J] . Jane Kroger.Sex Roles . 199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