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50
作者
杨海军
内田泰三
盛连喜
王德利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
[3]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4] 东京-
[5] 吉林长春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
关键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 生态设计; 生态修复;
D O I
10.16163/j.cnki.22-1123/n.2004.01.01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开展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 [J].
董哲仁 .
水利学报, 2003, (01) :1-6
[2]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
[3]   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 [J].
董哲仁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1) :14-16+25
[4]   河流保护与管理综述 [J].
谭炳卿 ;
孔令金 ;
尚化庄 .
水资源保护, 2002, (03) :53-57
[5]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J].
宋庆辉 ;
杨志峰 .
水科学进展, 2002, (03) :377-382
[6]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J].
邓红兵 ;
王青春 ;
王庆礼 ;
吴文春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51-954
[7]   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杨芸 .
四川环境, 1999, (01) :20-25
[9]  
环境生态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盛连喜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