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以奎屯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王爱辉 [1 ]
张丹 [2 ]
戴新俊 [3 ]
机构
[1] 伊犁师范学院生命资源环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总场
关键词
绿洲型城市; 土地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6.03.028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2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函数建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奎屯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河西走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J].
孔金玲 ;
王文科 ;
赵成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581-587
[2]   干旱区绿洲景观尺度稳定性初步分析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471-476
[3]   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模糊综合评价 [J].
高凡 ;
曹明明 ;
陈正江 .
干旱区地理, 2004, (03) :338-342
[4]   制约污水作为西部干旱区陆域生态用水的技术因素探讨 [J].
陈平 ;
温玉彪 ;
张鹏 ;
付尔登 ;
苗壮 .
干旱区地理, 2004, (03) :373-376
[5]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J].
于开芹 ;
边微 ;
常明 ;
李新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59-64
[6]   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J].
罗格平 ;
陈嘻 ;
周可法 ;
叶民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521-528
[7]   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赵鹏军 ;
彭建 .
资源科学, 2001, (05) :23-27
[8]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9]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J].
陈百明 ;
张凤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197-203
[10]   干旱绿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J].
程克坚 ;
彭补拙 ;
濮励杰 .
资源科学, 1998, (04) :16-20